诱发习惯性违章的九种心理

文章来源:大发化纤      发布时间:2015年7月21日

   1、侥幸心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就是因为偶尔违章没有发生事故导致了一些违章行为演变成了一种“工作经验”而埋下习惯性违章的祸根。
  2、取巧心理。因工作现场路途较远,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怕麻烦,往往会出现不办理工作票(动火证、登高作业证等)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的现象,有时停、送电造成事故,甚至不使用相应的工器具和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3、偷懒心理。面对公司制定的严厉事故责任处罚制度,个别员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辈子当副班,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反正操作中别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一个机械人,不仅少事少责任而且工资也少不了多少,何乐而不为呢?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心理,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现场监督环节形同虚设。
  4、逞能心理。工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不是凭借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而是靠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还有部分员工自持技术高人一等,按规定,作业前应到现场核实设备,但是自持自己熟悉现场设备系统图,逞能蛮干,往往出现违章操作、误操作或误调度,造成事故。
  5、帮忙心理。在生产现场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开关推不到位、刀闸拉不动等现象,操作者常常请同事帮忙,帮忙者往往碍于情面或表现欲望,但是在不了解设备状况或失去监护的话,如果盲目帮忙去操作,极容易造成事故。
  6、冒险心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产现场的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如果严格按有关规程、制度执行确实有困难,工作人员不是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是认为凭自己的能力不会出事而去冒险工作。
  7、自负心理。当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基于对生产设备可靠性不信任的条件下,往往一味认为是设备出现故障,而不是检查自己操作过程是否存在问题,自以为是地认为是生产设备存在问题,强行将防止误操作装置打开,冒险进行操作。
  8、从众心理。当个别老师傅出现违章作业,或者看见大家以前都是这样干的,没有出现过问题,自己这样做也应没有问题,于是大家就会对违章违纪习以为常,这样就会对班组其他员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看见别人能违章违纪没出事,自己常常也跟着别人违章违纪。
  9、盲从心理。在企业的生产安全培训过程中,一些经验老道,技术强的老师傅在授课时将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也传授给员工,员工如果不加辩识,全盘接受,不仅成为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传播者,同时极有可能成为因违章造成事故的责任者或受害者。

版权所有 © 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            网址:www.nbdafa.com

回到顶部